亚洲日本精品第一区|日韩aa视频在线观看|天天看片国产区|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在线观看

<dl id="nbday"><source id="nbday"></source></dl>
    <delect id="nbday"></delect>
    <dl id="nbday"><ins id="nbday"><span id="nbday"></span></ins></dl>

      1. <delect id="nbday"><pre id="nbday"></pre></delect>

        1. <optgroup id="nbday"></optgroup>
          | 加入收藏夾 | 返回寧波網首頁 | 博客 | 論壇 | 時尚 | 娛樂 | 影院 | 電視 | 音樂 | 健康 | 汽車 | 旅游
          對 話 BO播報 三江時評 網友播報 網上調查 網友貼圖 論壇精貼 點擊排行 網上電視 外媒看寧波 圖 片 
  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 :中國寧波網 > 新聞中心專題 > 專題稿件 正文
          王龍:汶川大地震讓中國迅速改變
          http://cf797.com  中國寧波網   05月14日 17:26
          關注百姓 關愛生活  中國寧波網新聞熱線:27802780  重要報料本網付酬 浙江網通熱線支持

            作者:王龍

            四川汶川發(fā)生了M7.8級大地震,據美國CNN網站5月12日報道,半個亞洲都有震感。地球物理學家布魯斯·普雷斯格雷夫在第一時間就通過媒體發(fā)出驚嘆:這是一次非常危險的地震。是的,相對于整整100年前美國舊金山那次M8.3級的大地震、30年前中國唐山M7.8級的大地震,也許從人員傷亡方面不一定刷新世界記錄,但從地震的劇烈程度看,汶川地震已經完全可稱為“世紀性災難”。

            這場大地震發(fā)生在信息高度發(fā)達的情況下,互聯網、電視直播、手機通信等信息工具讓世人迅速明白了此次災害的毀滅性,以致在最短的時間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,包括傷亡人數、應急措施、救援能力、經濟損失、災區(qū)重建、震后反思等等。聯想到年初南方諸省的雪災,月前濟青鐵路列車相撞,不到半年時間中國發(fā)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,似乎應驗了當初某些西方媒體的“預言”——2008年,將是中國不同尋常的一年。

            所謂“不同尋!,一般有兩種方式解讀:一是多災多難,天災和人禍并發(fā),各種突發(fā)事件應接不暇,在一個歷史階段具有坐標意義;二是社會發(fā)展順利得出人意料,即使出現重大的天災人禍,也可以把不利因素轉化成有利因素。而今年中國的“不同尋!保_乎更有前者的意味,雖然各級政府經過之前幾次災害的歷練,對突發(fā)事件的應急能力已經有了極大提高,但畢竟這些災難發(fā)生的頻率過于集中,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去分析,無疑是對中國政府的又一次重大考驗。

            從互聯網上可以看到,這次世界輿論所關注的與以往的雪災、列車相撞等災難不同,絕大多數人都是抱以同情和支持心態(tài),即使在奧運火炬?zhèn)鬟f過程中向中國潑臟水的一些西方媒體,也一改對立態(tài)度,對汶川地震中不幸遇難者表示哀悼,許多國家政府及政要都表示對中國災區(qū)進行援助,同時對中國政府能在第一時間迅速作出反應予以高度評價。

            當然,對于所有的中國人來說,當務之急不是看誰的評價,也不是擺什么姿態(tài)讓人評價,而是不惜一切代價與死亡搶時間,在如此重大的災難面前,沒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的了。如今,能夠參與救災的人們在不顧一切沖到災區(qū),不能參與的人通過互聯網和電視直播高度關注著傷亡人數的變化。據5月14日清晨官方統(tǒng)計,死亡人數已超出2萬人,其中北川縣城僅4000多人逃生,都江堰一中學300余名師生大多數未能幸免于難,而位于震中邊緣區(qū)域的綿陽市初步統(tǒng)計死亡人數已逾4000人……由于交通、通訊中斷,汶川縣城6萬余人尚未音信,可以想象那里將是更為慘烈的場面。

            從雪災到列車相撞再到汶川大地震,在短短幾個月內,中國經歷了三次重創(chuàng),災難一次比一次強烈,結果一次比一次令人心驚膽顫。許多人開始發(fā)出疑問:如此密集的災難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?如果說都是人禍,似乎有誣枉之嫌,至少對不起舍生忘死的官兵,也對不起夙興夜寐奮戰(zhàn)在一線的醫(yī)護人員。然而,疑問還不致卑劣到幸災樂禍程度,人們在這里定義的“人禍”也不是當年關羽“水淹七軍”式的有意為之,只是對那些慣于在災后“痛定思痛”、“總結教訓”者良知的拷問。

            早在5月5日,湖北恩施市白果鄉(xiāng)下村壩村直徑約百米、水深數十米、常年不干的觀音塘約8萬立方米的蓄水5小時內全部消失;5月10日四川綿竹市西南鎮(zhèn)檀木村出現大規(guī)模蟾蜍遷徙,數十萬蟾蜍爬在公路上鳴叫。這是白紙黑字公開報道的新聞事件,倘若中國有關專家當時有一丁點社會責任感,有一丁點職業(yè)道德,就會迅速發(fā)現其中的端倪,起碼不至于釀成如此悲慘的大禍。遺憾的是,萬余條性命又給了他們一次“痛定思痛”的機會。

            反思的事情還是留到以后再說,在信息公開的情況下,人們無須擔心誰還能繼續(xù)欺世盜名。就事論事說,任何時候自然災害也總是難免,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就算不屈不撓、眾志成城也是脆弱不堪。是不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前提,才讓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共同伸出了援助之手?當然不完全是。雖然汶川大地震波及半個亞洲,卻沒有引起世界輿論的任何動蕩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的暢通和權威資訊的公開化。不論是傷亡人數的更新,還是強有力的救援,也不論是專家們的麻痹大意,還是政府總理的一臉疲憊,總之一切都讓世人一目了然。與唐山大地震時那種“以謊辟謠”的自作聰明相比,今天的中國政府顯然自信而豁達了許多,具體到處理汶川地震問題上,充分印證了“謠言止于智者”的正確性。

            也許,對于中國人而言,2008年確實不同尋常,不僅表現在發(fā)生了諸多難以預測的天災人禍,也不僅是中國人一直在努力變被動為主動,從幾次災害中人們看到,就在這一年中國也正迅速地在改變……


         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:直播 白紙 日清 蟾蜍 
          稿源: 中國網  編輯: 吳穎
          相關報道
          [ [發(fā)表評論] | 我要投搞 | 進入論壇 | 發(fā)給好友 | 打印該頁 | 后退 | 關閉窗口 ] 
          專題 分類
          寧 波 熱 點 國 內 聚 焦
          國 際 縱 橫 年 度 專 題
          社 會 熱 點 文 化 教 育
          綜 藝 娛 樂 體 育 天 地
          實 用 寶 典 科 技 財 經
          最新 專題
          我海軍赴索馬里護航
          馮小剛《非誠勿擾》
          伊記者"鞋彈"擲布什
          方便面國家新標準
          海峽兩岸實現大三通
          進入更多專題
          聯系方式
          新聞熱線
          0574-27802780 87685148
          熱線傳真
          0574-27802780
          投稿郵箱
          edit@cnnb.com.cn
          報料郵箱
          news@cnnb.com.cn
          聯系地址
          寧波靈橋路768號中國寧波網
          郵政編碼 315040
        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(fā)函[2001]82號  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1104076  浙ICP備05019274